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問題正深深困擾著人類,改變生活與消費習慣刻不容緩,人們開始注重「環保」這個詞彙,也讓各種相關的術語蔚為流行,例如「綠色」、「永續」、「環境友善」等,這些名詞和「環保」差在哪裡?我們生活中又有那些環保產品能降低對環境的負擔?本篇文章都將一一為你詳細介紹。
「環保」是什麼意思?

根據偉氏辭典定義,環保(eco-friendly)指的是對環境無害,是一個相對廣泛且模糊的概念。在多數人的認知中,環保代表對環境危害較小的某樣作為、產品、企業或組織,例如節省水資源使用、以回收塑膠製成的眼鏡框及環境保護倡議團體等。
環保(Eco-Friendly)、綠色(Green)有什麼不同?
綠色讓大眾聯想到自然、植物、活力、春天、新鮮與健康等正面形象,在現今與環保意識深深連結在一起,也是最常出現的行銷用詞之一。為了防止企業對產品或服務的環境優點做出誤導消費者的聲明,歐盟甚至建立綠色倡議(Green Claims)提案,來解決企業「漂綠」問題,確保消費者獲得可靠、可比較和可驗證的產品環境資訊。
以綠色作為形容詞時,代表產品、轉型措施、生態設計等背後有著環保理念,不過這並不代表實際上這些被形容的措施或產品真的較為環保,例如廣義來說以再生紙作為原料生產的紙箱是一種綠色產品,但考量到回收、再製所耗費的運輸燃油、水資源、化學藥劑及能源後,不一定會是一種環保產品。
環保、永續有什麼不一樣?
永續的觀念在20世紀末開始受到重視,人們發現消費主義在短短數十年時間內,就對環境與資源造成嚴重傷害,永續希望能在顧及當代人類需求的前提下,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永續關注的面向相對於環保更為廣泛,環保專注在維護環境上,而永續則涵蓋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大支柱,環保構成了永續的一部分,但許多環保行為都不能稱為永續,例如要求農民放棄耕地,在原有的土地上重新造林是環保的措施,但若沒有顧及到農民的生計與當地文化,就不是一種永續的行為。
延伸閱讀:
環保(Eco-Friendly)、環境友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的差別是什麼?
環保與環境友善是很近似的詞,不過相對於環保對環境無害的定義、多用來形容產品的用途,環境友善通常是指保護環境的做法,透過減少對環境的危害,讓世界更加永續。
「環保產品」的定義
環保產品考量了產品的整體生命周期,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銷、使用到棄置,找出對環境傷害最小的組合,常見的環保產品包括以天然材料製作的產品、節能產品、使用壽命長的產品、可重複使用產品、在地產品、可回收產品及可堆肥產品等,分別對降低某部分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有所貢獻。
新手指南:30 樣環保友善產品,讓你活得更環保!
吃得更環保:

- FSC認證的無漂白麵包紙袋:紙張的原料來自樹木,經過FSC森林驗證,確保作為原料的森林以永續方式管理。無經過化學藥劑漂白的紙袋能以堆肥處理,與殘留的麵包屑一同回歸大地。
- 即期食品:無論是熟食、飲料、餅乾或麵條等食品,超商都會在鄰近有效期限時打折促銷,選擇這些即期食品能拯救食物免於浪費,提高產品原料的使用效率。
- 當季蔬果: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盛產的農產品,例如夏天的藍莓、羅勒、新鮮鷹嘴豆、玉米及桃子;秋天的蘋果、蔓越莓、南瓜、紅薯、羽衣甘藍及花椰菜等,購買當季蔬果可以嘗到這些農產品最新鮮的味道,也避免倉儲過程中因冷凍而消耗大量能源。
- 在地食品:選擇周邊農場種植與養殖的食品,可以降低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帶來的產品損耗。
- 甘蔗餐具:以甘蔗榨汁後剩餘的纖維加工再製,使餐具原料低碳且具可再生性,且使用後能在常溫中以堆肥方式分解,
- 甘蔗吸管:甘蔗吸管由農業廢棄物甘蔗渣回收製作而成,可取代難以回收的塑膠吸管,提供更便利、衛生且安全的飲用體驗,使用後以堆肥處置,不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能友善環境。
- 可堆肥茶包:可堆肥茶包不使用塑膠作為茶包的黏膠,使得茶包能在沖泡茶飲後直接與其中的茶葉渣一同堆肥,不需要額外處理也無塑膠微粒的問題。
- 甘蔗餐盤:以紙製成的餐盤或餐盒需要添加塑膠塗層來防水抗油,複合材質會大幅增加回收難度。甘蔗餐盒以天然植物甘蔗作為原料,使用後能完全分解、回歸大地,降低產品棄置時對環境的衝擊。
住得更環保:

- 無塑膠補充包裝洗滌用品:購買塑膠壓瓶裝的洗滌用品如沐浴乳、洗髮精、洗手乳及洗碗精後,最環保的方式便是購買補充包來重新填裝與重複使用塑膠壓瓶,以金屬瓶作為補充包的盛裝形式,並搭配廠商的回收計畫,也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產品。
- 太陽能庭園燈:帶有太陽能板及蓄電池的庭園燈能在白天時儲存能量,夜晚照亮庭院,減少能源使用量。
- 感應燈:玄關或車庫容易因為不方便自行切動開關(手上有東西或在汽車上)而只能24小時點著燈,感應燈能減少能源浪費及燈泡壽命縮減。
- 變頻空調:若需要長時間開啟冷氣或暖氣,變頻空調能提供更穩定的溫度調節,同時提高壓縮機效率,增加產品壽命及減少40-50%能源消耗。
- 低流量水龍頭:低流量水龍頭在進出水口加裝節流裝置,在水中打入氣泡來降低水流量,但不影響洗淨能力,能省下超過50%的水資源。
- FSC認證衛生紙:FSC提供衛生紙原料-木材的永續管理驗證,確保使用衛生紙的過程中,不會損害到自然森林,保存生態多樣性與重要的自然碳匯。
- 二手家具:家具是能重複耐久使用的產品,製作良好的家具能使用數十年之久。接手他人更替的二手家具,除了能夠省下荷包外,更能大幅延長這些家具的使用壽命。

- 堆肥箱:堆肥是處理有機廢棄物的最佳方式,堆肥箱幫助我們能在家進行堆肥,不需仰賴市政廢棄物處理系統,減少廢棄物運輸消耗的能源及誤入垃圾掩埋場的可能性。
- 省水灌溉系統:省水澆灌系統透過自動控制及噴霧器,控制水分在庭院植物需要的範圍內,相較於親自以水管灑水更省時省力外,也能降低70%的水資源消耗。
- 有機棉購物袋:有機棉避免傳統棉花種植時消耗大量水分與化學藥劑問題,提供對環境衝擊較小的原料。購物袋能取代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袋,是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產品。
- 麻布衣:麻相對於棉花生長中所需要的水分較少,同時也有較強的抵禦病蟲害能力,穿著麻布衣服天然透氣且環保,若無在紡織過程中添加化學藥劑,還可以自然分解回歸大地。
- 可堆肥廚餘袋:盛裝有機廢棄物的塑膠袋不太可能重複使用,而可堆肥廚餘袋可與廚餘一同放入堆肥箱中,降低無法分解及回收的塑膠廢棄物數量。
- 可堆肥手機殼:手機殼屬於日常消耗品,無論是經過碰撞或是更換手機,都需要淘汰不堪使用的手機殼,可堆肥手機殼以植物纖維製成,是可堆肥的環保產品。
工作環境更環保:

- 再生影印紙:再受到利用,提供相同的文件品質。
- 飲水機:在工作環境中添購飲水機能提供員工優質飲用水,同時降低瓶裝水的使用比例,減少塑膠產生。
- 再生塑膠筆:再生塑膠筆的筆管由回收塑膠製成,降低原料取得對環境的傷害,卻有相同的書寫體驗。
- 大豆油墨:大豆油墨以大豆為材料取代傳統石油材料,原料具可再生性且也較利於廢紙再生工程,選擇大豆油墨作為影印機油墨,除了便於讓回收廠商回收紙張外,也能將紙張直接以堆肥方式回歸大地。
- 軟木布告欄:軟木布告欄以軟木製成,軟木取自於軟木橡樹的樹皮,不需要砍伐樹木,也不會傷害到樹木本身,是一種永續材料,且到達使用壽命後可自然分解,是自然的環保產品。
- 再生紙信封:再生信封以回收棕色牛皮紙製成,可回收也可堆肥,幫助保護原生森林不被砍伐。
- 海洋塑膠滑鼠:海洋塑膠滑鼠外殼使用海洋塑膠回收再製而成,既能降低原生塑膠使用,也能減少海洋垃圾,是良好的環保產品。
- 保固10年以上的辦公桌椅:一些家具廠商會提供超過10年以上的保固,確保這些辦公桌椅持續有零件能進行修復,不會因為缺少螺絲或某個小部件斷裂而無法使用,是更加長壽的環保產品。
- LED燈泡:LED燈泡技術趨於成熟後,無論是發光效率或是產品壽命都較傳統鎢絲燈泡與省電燈泡來得高,是節能且能長期使用的環保產品。
「環保」的常見問題

環保是否只是為了營銷而創造的假議題?
由於現今大眾越來越重視環保,許多廠商為了獲得消費者青睞而開始推出環保產品,其中有誤導消費者嫌疑的營銷方式被稱為漂綠,例如僅包裝可回收的產品被註明「此產品可回收」等。雖然不乏有漂綠的廠商,但也有需多廠商推出真正環保的產品,協助解決迫在眉睫的環境議題,重要的是消費者能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並配合政府機關的監管,才不會讓環保變成商人營利的假議題。
吃素環保嗎?
肉類在生產時會消耗遠超提供熱量的穀物,同時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因呼吸作用排放溫室氣體,因此的確吃素是個更加環保的選擇。不過注意選擇當季與在地蔬果,並避免加工產品,會是最環保的選擇。
天然產品一定環保嗎?
天然產品給我們一種「取自於天然、能回歸自然的感覺」,然而許多產品雖然是天然原料,但種植或採收的方式卻不永續,例如砍伐熱帶雨林造紙、使用水及農藥耕種的棉花等,因此需要了解原料如何取得,才能確保天然產品的環保性。
為什麼「環保」對我們很重要?
在環境受到如此破壞的現在,專注於關注環境議題的環保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是構成永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能較簡單能實踐的作為,除了善盡地球公民的義務外,還能帶給我們更低的花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更好的生活質量,可說是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