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減少口中熱氣影響冰涼飲品溫度的程度,人類於19世紀發明出吸管,最初的吸管由天然的植物纖維所製造,如黑麥稈及紙張,但兩者均有會崩解出碎片融入飲品的問題,在20世紀便被生產快速、成本低廉且衛生耐用的塑膠取代。
但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使用後,發現這些用完即丟的吸管出現在環境的各個角落,根據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統計,2016年吸管與攪拌棒被拾獲的數量是所有廢棄物中第六多的,塑膠吸管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造成生態浩劫,因此人類推出環保吸管來取而代之,為了能保留塑膠吸管安全、衛生與便利的優點,生物可分解吸管成為人類消費新寵兒,在這些年對塑膠吸管的努力替代下,2021年吸管及攪拌棒的拾獲數量小幅下降至廢棄物中第9多,希望能在未來逐漸消失在人類的視野當中。
生物可分解吸管是什麼?
生物可分解吸管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後可在數個月至數年的時間中,被環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回歸大地,不會跟塑膠吸管一般需要數百年時間分解,玉米澱粉、小麥、甘蔗渣等都是常見的植物性材料,原料具備可再生性,藉由生物質循環達成SDG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目標,同時有許多生物可分解吸管具備與塑膠相似的使用體驗,是塑膠吸管的良好替代品。
生物可分解吸管是一次性塑膠吸管的替代品嗎?
目睹一次性塑膠吸管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後,人們也擔心生物可分解吸管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環境殺手,事實上生物可分解吸管的分解速度與條件不一,並不是每種生物可分解吸管都能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例如PLA屬於生物可分解吸管,但需要使用的地區具有工業堆肥處理廠,處於高溫堆肥環境才能分解回歸大地。
另外一些生物可分解的原料如紙張,在加入化學添加物如防水塗層或染料後,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因此若要以生物可分解吸管作為一次性塑膠吸管替代品時,要注意使用的地區廢棄物處理系統是否能處理該種生物可分解吸管,或乾脆選擇註明可在常溫中分解的家庭堆肥吸管,並確保其中無添加影響環境的化學物質,同時將吸管確實埋入堆肥箱或土壤中,不隨意棄置才能讓生物可分解吸管作為一次性塑膠替代品的最佳選擇。
歐盟對於一次性塑膠吸管的限用政策
歐盟自2019年便開始擬定限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政策,並在2021年正式實施,現今歐盟已經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吸管投入市場,多數商家為了符合歐盟的法規要求,推出以口就飲的杯蓋或提供生物可分解吸管,例如COSTA、CAFÉ NERO、星巴克等。
可堆肥 VS. 生物可分解吸管的差別?
可堆肥吸管是生物可分解吸管的一種,但生物可分解吸管不一定可堆肥,以下將就成分、分解條件、認驗證及實際使用情形說明。
成分
可堆肥吸管的成分包羅萬象,除了甘蔗渣、玉米澱粉、小麥稈等天然植物外,也有以細菌合成出的PHA(Polyhydroxyalkanoates)等,這些原料能在堆肥環境中數個月分解,只會產生二氧化碳、水及營養物質,而生物可分解吸管材料則以植物纖維為主,包括紙張、木材、竹子等,不乏可重複使用的吸管,只要能在自然環境中分解的均可稱為生物可分解吸管。
分解條件
可堆肥吸管經過實驗室測試,最常見的分解條件為工業堆肥及家庭堆肥,其中工業堆肥主要透過PLA作為原料,是成熟且佔比最高的可堆肥吸管,分解條件為攝氏58±2度的大規模高溫集中式堆肥設施,要分解需要送往專業的工業堆肥處理廠,而家庭堆肥產品原料包括甘蔗渣、海藻及紙張等,分解條件則為攝氏25±5度的小規模常溫堆肥場地,例如家庭環境的花園、菜圃及堆肥箱中。
生物可分解吸管受風吹日曬雨淋與微生物侵蝕後即會分解,沒有特別的分解條件標準,但在缺乏微生物的環境中,例如沙漠、都市等區域,分解速度必然受到影響。
認驗證
可堆肥吸管主要根據EN13432、AS 5810及NF T57-800標準測試,常見各國的堆肥認證包括德國/歐盟DIN-CERTCO可堆肥標章、比利時/歐盟TÜV OK compost可堆肥標章、美國BPI可堆肥化標章、澳洲ABA Seeding可堆肥標章等,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廣泛使用的堆肥認證,而生物可分解吸管則有TÜV OK bio-degradable系列可供認驗證,分為土壤、淡水及海水,不過較少使用。
實際使用
可堆肥吸管使用上接近塑膠吸管,多為了衛生用途而一次性使用,以PLA及甘蔗渣製成的可堆肥吸管使用體驗接近塑膠吸管,使用中不軟化且無異味,而生物可分解吸管包括可重複使用的木吸管及竹吸管等,這些吸管由於厚度較厚,可作為重複性用途使用,多會有植物原始的香氣及纖維感,使用體驗異於塑膠吸管。
環保吸管的進步!5種「生物可分解吸管」推薦
紙吸管
紙吸管是歷史最悠久的生物可分解吸管,主要材料是木頭纖維加工而成的紙漿,由於紙張的性質,浸泡液體中將會逐漸潮濕並軟化,更會在過程中裂解出小紙屑,影響飲用飲品時的感受,也因此部分紙吸管會添加PFAS等化學添加劑來形成防水塗層,這些化學藥劑可能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傷害,若紙吸管未添加化學塗劑及顏料,是最容易分解的生物可分解吸管之一,適用於攝氏60度以下的飲品中。
添加顏料的紙吸管,圖片來源:Flickr
PHA吸管
PHA吸管是最新的生物可分解吸管之一,原料PHA以芥花油(canola oil)發酵而成,不含有PLA成分,芥花油也是目前全球第三大食用油,這些吸管多為藍色,可以在工業、家庭堆肥及海洋中分解,並且擁有接近塑膠吸管的使用體驗。
PLA吸管
PLA吸管主要由玉米澱粉製成,是十分成熟的生物可分解吸管材料技術,吸管樣貌接近塑膠吸管,原色為透明色,亦可添加顏料染色,適用飲品溫度約到50度,只能在工業堆肥環境中分解,仰賴使用區域具大型工業堆肥場可處理,否則根據”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for Polylactic Acid (PLA) to Make It a Low-Carbon Material”研究,若PLA產品進入環境或掩埋場,幾乎無法被微生物所分解。
竹吸管
竹吸管以箭竹切割消毒打造,保留部份的植物原型,具有一定的厚度可重複使用,不會有軟化的問題,丟棄後若進入環境中,會和一般竹子一樣自然分解,不過在重複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乾燥,否則容易會發霉導致無法使用。
具有厚度的竹吸管,圖片來源:Flickr
甘蔗渣吸管
甘蔗渣吸管以榨糖後的農業廢棄物-甘蔗纖維製作,外觀呈現甘蔗的天然原色及植物顆粒,無添加PLA、可家庭堆肥,遇水不軟化的同時可以承受攝氏90度的高溫,是目前市面上兼顧循環經濟及使用體驗的選擇。
更多關於甘蔗渣吸管的環保資訊及特色請看這篇文章:”甘蔗渣是什麼?6個甘蔗渣用於食物包裝的好處”。
塑膠吸管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有多大?
塑膠吸管進入環境後,經常會因為海洋生物會因為吃入塑膠吸管造成受傷甚至死亡,也會阻礙日光照射海洋,導致藻類無法生存,除了海洋生態系的破壞外,也降低海洋的二氧化碳儲存量,加劇溫室效應,影響比震撼的海龜照片還要更加嚴重。
生物可分解吸管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分解?
生物可分解吸管分解的時間會受到吸管本身設計及分解環境影響,但以目前對於生物可分解吸管的共識,多數生物可分解吸管都能在常見富有水分及微生物的環境,例如森林、草原或花圃中數個月內分解。
生物可分解吸管的未來
有鑑於生物可分解吸管持續蓬勃發展當中,世界目前正密切關注它們未來,歐盟即針對生質塑膠(Biobased Plastics)、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及可堆肥塑膠(Compostable Plastics)議題廣泛討論,於2022年底列出未來政策框架,大目標是採用更多副資材如甘蔗渣等生產,同時確保生物可分解吸管能在使用後妥善處理,不會造成其他環境問題。
關於生物可分解吸管的優缺點及更多政策資訊,請閱讀此篇文章:生物可分解吸管是什麼?對環境保護的6大好處。
結論
生物可分解吸管是替代塑膠吸管的最佳選擇之一,在保有安全、衛生及便利性的同時對環境友善,由於技術仍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現階段可選擇無添加化學物質並且便於分解的生物可分解吸管使用,例如無漂白、無化學塗層的紙吸管、竹吸管或甘蔗渣吸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