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經濟是人類一直以來的主要商業發展模式,線性經濟從自然環境中開採原料,透過工廠加工為產品,銷售予消費者使用後即丟棄,這種模式造成環境汙染與地球資源耗竭,而生物可分解材料多數原料都可再生,使用後也能透過生物質循環回歸大地,相較於傳統的塑膠、金屬等材料更加環保,成為邁向循環經濟的新解方。
本篇文章將介紹各種常見的生物可分解材料,並舉出15個生物可分解產品,幫助讀者了解生物可分解材料的現況與趨勢,從生物可分解材料為起點,邁向環保永續的未來。
「生物可分解」是什麼意思?
生物可分解是材料的一個常見形容詞,生物可分解材料意味著能被環境中的微生物自然分解,在一般的環境中轉為二氧化碳、水及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對環境無害,並且能被植物再利用於生長中,因此使用生物可分解材料是達成循環經濟的方式之一。
生物可分解的特性與詳細分解過程,請見:什麼是生物可分解:生物可分解真的能幫助環保嗎?
生物可分解的材料有哪些?

木材
木材的來源為森林的各種樹木,常見的樹種包括松樹、杉樹、橡樹及櫸木等,可用於建築、家具、燃料及造紙多項用途,由於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木材,若以可持續方式種植樹林及伐木,反而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最知名的國際森林驗證標準為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
竹子
竹子是長得最高的草本植物,堅韌而生長迅速,是東南亞常見的祭祀用紙及食用原料,其他地區常用在建築材料與家居用品,現今則因生長快速的特性,取代塑膠及木頭製作環保產品。
甘蔗渣
甘蔗供應全球超過70%以上的糖需求,多生長在熱帶,是吸收二氧化碳效率極佳的C4禾本科作物,榨糖後會剩餘含有豐富纖維及水分的甘蔗渣,過去多作為糖廠鍋爐燃料,現今可發酵後作為生質酒精,也有廠商開發出甘蔗渣材料技術,製成食品盛裝容器替代塑膠。
更多關於甘蔗渣的用途及特色,請看這篇文章:「甘蔗纖維是什麼?甘蔗纖維用於食品包裝的好處」。
軟木
軟木由軟木橡木的表皮製作而成,每9年可採收一次,不需要砍伐樹木,反倒能促使人類保護森林和其中的生態系,軟木是輕量、防水、隔熱、隔音及防震的材質,作為紅酒的軟木塞、建築材料及生活用品材料廣泛使用。
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
聚乳酸是成熟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以植物性澱粉發酵聚合而成,常用於植入體內的醫療用品、3D列印及替代塑膠吸管、杯子等一次性包裝。
棉與麻
棉花與亞麻是傳統的編織材料,過往棉花在生產時剝削勞工、消耗大量水資源與使用化學藥劑等問題為人詬病,也因成本與機能考量被人造纖維所取代,不過近年來透過有機肥料及品種改良,有機棉已經大幅改善上述的情況,與亞麻一起成為較為環保的織材。
小麥稈
小麥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採收小麥後剩餘的麥稈經過裁切與消毒,可用作天然的吸管,也能經過壓縮合成為建築、包裝、生活用品及複合木材料,同時也能製成生質燃料發電。
PLA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真相:對環境真的比較好嗎?
聚乳酸是由植物澱粉聚合而成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多使用玉米或馬鈴薯澱粉作為原料,外觀與強度都接近傳統塑膠,是成熟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技術,由於原料來源為純天然植物性材料,具備材料的永續可再生性,棄置時能以堆肥處理回歸大地,完成自然界的循環經濟,但因為聚乳酸的化學結構特性,若單單是在一般的環境中並不會分解,需要在攝氏58度以上、具充足氧氣、水分及微生物的工業堆肥環境中才會快速分解,若使用的地區沒有工業堆肥回收機制,可能發生的情況是與一般垃圾一起進入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降低生物可分解設計的效益,甚至會與傳統塑膠混合,汙染本可以回收的其他石化塑膠,造成更多資源浪費。
15種你應該開始使用的生物可分解產品!
生物可分解袋
許多塑膠袋為了一次性的用途所設計,舉凡購物用塑膠袋、垃圾袋或食物包裝袋都是如此,驚人的使用量造成大量廢棄物產生,而使用紙袋或是甘蔗渣等袋子能夠在使用後分解,不過要注意在使用生物可分解垃圾袋時,不要用來裝一般垃圾或回收,因為生物可分解材質並不適合送到垃圾掩埋場中,更不能與其他傳統塑膠一起回收,僅能用來盛裝廚餘。
優點:
- 木材及甘蔗都是可持續性的原料
- 袋子輕薄的特性使生物分解更加快速
- 內容物取出後可以簡單的集中堆肥處理
- 可和家庭廚餘一起堆肥分解
缺點:
- 紙袋須注意是否有額外添加無法分解的化學聚乙烯(polyethylene,PE)防水防油塗層
- 不能用在一般垃圾及回收袋中
生物可分解尿布
由於人類的排泄物並不適合直接用來堆肥,因此生物可分解尿布需要有自身的回收系統,以拆分出生物可分解與不可分解的部分,目前宣稱尿布生物可分解的廠商,通常以植物纖維為主原料製作尿布,同時不添加氯、乳膠、酒精及乳液等額外化學添加物。
優點:
- 對嬰兒較安全
- 減少塑膠使用量
缺點:
- 須配合特定回收措施,無法直接堆肥處理
生物可分解農業地膜
農業地膜可遮擋陽光照射地表,為農地保溫、保濕及減少雜草生長,是現代農業經常使用的設備,使用塑膠農業地膜的過程中,會因為陽光及雨水的物理侵蝕,釋放出塑膠微粒汙染土壤,而使用後的農業地膜也因為附有土壤而難以回收再利用,常常會被隨意棄置或露天焚燒。
使用以纖維素(cellulose)、澱粉(starch)、或聚合物(polyesters)製成的生物可分解地膜,會在一定期間後自然分解,而若原料以甘蔗渣、玉米澱粉、稻稈及雞羽等混和,更能提供土壤額外的養分、儲碳量與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的產量。
優點:
- 不必花費額外人力回收農業地膜
- 使用材料若為農業廢棄物,減少廢棄物數量及原料成本
- 適當的材質能增加土地沃力
缺點:
- 需要根據使用環境調整配方,以確保不會過早或過晚分解

用於玉米種植中的農業地膜,Image: flickr
甘蔗渣吸管
塑膠吸管是海洋生態的殺手,容易進入海龜、海鷗及魚類的鼻子與消化系統中,造成這些海洋生物受傷甚至死亡,因此人類開發出了許多不同材質的生物可分解吸管作為替代,包括紙吸管、PLA吸管、甘蔗渣吸管及小麥吸管等,由於甘蔗渣吸管使用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且使用後可家庭堆肥處理,是個更加環保的選擇,故推薦使用甘蔗渣吸管來作為一次性塑膠吸管的替代品,想了解更多不同材質的生物可分解吸管,請看這篇文章”生物可分解吸管的原料製成是什麼? 使用生物可分解材料的好處”。
優點:
- 使用狀況接近塑膠吸管,無異味不軟化
- 使用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降低廢棄物數量
- 可家庭堆肥認證,使用後可埋入自家後院
缺點:
- 有保存期限,一年半沒使用將會脆化
生物可分解衛生棉或衛生棉條
使用純棉製作、不含塑膠保護層及人工絲的衛生棉條使用後可直接堆肥,衛生棉由於常要使用超吸水劑(superabsorbents,SAPs)及塑膠防漏層,因此只有少數的廠商以棉花、纖維素及生物可分解塑膠取代這些成分,並且不添加化學染料、色素與漂白劑,使衛生棉使用後可堆肥處理。
優點:
- 原料可再生
- 安全的接觸私處
缺點:
- 吸水性較差
- 缺乏五顏六色的色彩及香味
竹子吸管
竹子吸管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以較小的竹子如箭竹經切割、消毒後製成,吸管壁厚且堅韌,不過需要注意清洗後的乾燥,避免天然植物發霉。
優點:
- 使用原始植物,加工過程較為簡單
- 可以重複使用
- 不堪使用時可和一般竹子一樣自然分解
缺點:
- 容易發霉,清洗時可能需要用塑膠刷子
- 由於厚度較厚,需要較長時間分解

Image: Flickr
甘蔗渣餐具
塑膠餐具包括刀、叉、匙、托盤與碗等,會和食物直接接觸,面臨高溫與高油的挑戰,不幸的是由於塑膠具親油性,因此可能融出有毒化學物質、雙酚A與氯,威脅人體健康,甘蔗渣餐具以甘蔗渣製成,堅固、抗油而有彈性,視需求可多次使用,以農業廢棄物製成,有著低碳與原料可再生的特性,植物性原料無含有害物質疑慮。
優點:
- 原料可再生並且低碳
- 安全無疑慮
- 可重複使用
缺點:
- 價格較高
軟木塞瓶蓋
軟木塞在17世紀中葉便被人類用於葡萄酒瓶塞,後續被螺旋蓋(screw tops)所取代,多數的螺旋蓋都是金屬結合塑膠設計,並因體積太小而難以回收,軟木塞以軟木橡樹(cork oak trees)的樹皮製作,不必砍伐樹木,是可持續的來源,同時也能被生物分解,選擇軟木這種與傳統高級紅酒印象掛鉤的復古材料,除了能增添開瓶情調外,更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優點:
- 原料不需砍伐樹木,且可儲存二氧化碳
- 維持橡木林存在
- 天然的封口材料,不含有害化學物質
缺點:
- 封口效果比塑膠差,較易讓酒變質
- 在開封時軟木塞碎片可能會掉進酒內,影響酒品風味

Image: Flickr
生物可分解漁網
塑膠製漁網會持續釋放塑膠微粒,同時若進入海洋中,會在人類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困死海洋生物,稱為「幽靈捕魚」(ghost fishing),生物可分解漁網不會產生塑膠微粒,若意外丟失也能於海中分解,降低對生態的影響。
優點:
- 不產生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危害較小
缺點:
- 目前技術尚在成熟中,可分解同時要避免意外斷裂產生更多的漁網丟失事件

海中丟失的漁網,Image: Flickr
純棉或麻的素色衣物
棉花及亞麻、黃麻是天然可生物分解的衣服材料,可在數個月內自然分解,相較於聚酯纖維等新興衣物材料更加環保,不過要注意只要混入石化纖維編織、添加化學染料或印上塑膠印花,就會在分解的過程中釋放有毒物質,或根本無法分解,因此在購買前請先確定衣物是否為純植物纖維製作且無使用化學添加劑。
優點:
- 衣物老舊時可埋入後院堆肥分解
缺點:
- 棉花種植時需要大量水資源
- 容易受到塑膠或化學藥劑汙染,導致無法安全分解

無染色棉線,Image: Pexels
竹或麻籃
不織布購物袋常給人環保的印象,但事實上不織布多數含石化塑膠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複合材料屬於低階塑膠,不可分解也難以回收,而竹子或麻都具有堅韌的纖維,可編織成輕且耐用的提籃,替代不織布購物袋。
優點:
- 承重能力強
- 美觀且獨特
缺點:
- 較難攜帶

Image: Flickr
竹或木製家具
現今多數家具都是塑膠與金屬的複合產物,由於使用多種材質及體積太大等因素,除非丟棄前妥善拆解,否則難以被回收,使用木頭或竹子製成的家具,更能展現出天然、沉穩的感受,若無添加其他化學物質處理,使用後可像樹枝一般在環境中自然分解。
優點:
- 原料可再生
- 比多數塑膠更加堅固
缺點:
- 若使用額外的塗料將難以分解,且可能對人體有害
- 需確認原料來源是否非濫墾濫伐的樹林
- 重量較重

木製椅子,Image: Pexels
甘蔗渣環保杯
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杯承裝咖啡或果汁等飲品,有助於減少用完即丟的各種一次性塑膠垃圾,除了傳統常見的不銹鋼、塑膠材質外,現今也有廠商推出植物纖維環保杯,可重複使用約1年的時間,埋入土壤完成循環經濟。
優點:
- 製作較鋼鐵及塑膠低碳且原料具可持續性
- 無塗料或其他有害化學物質
缺點:
只能使用約1年的時間,要持續替換
紙板雞蛋盒
雞蛋盒由於衛生因素,因此常常單次使用後便被丟棄,PET塑膠製的雞蛋盒是可以被回收的,但屬於降級回收,會有使用次數上的限制,最終仍會產生廢棄物,紙板製的雞蛋盒則能生物分解,與蛋殼一起成為家庭堆肥中的一部分。
優點:
- 原料可再生
- 使用後可堆肥
缺點:
- 製作過程消耗大量水資源
- 需確認原料來源是否非濫墾濫伐的樹林

Image: Flickr
生物可分解花盆
生物可分解花盆以牛糞、回收紙漿、椰子殼及甘蔗渣等天然材料製成,適合用在植物移植、花材零售等用途,將植物連同盆栽一起埋入土中後,生物可分解花盆便會開始分解,同時提供土壤養分。
優點:
- 減少不必要的廢棄物
- 移植時不用特別將植物從原來的盆栽中挖出
- 提供土壤養分
缺點:
- 數個月便會分解,不適合作為長久使用的盆栽植物容器

Image: Flickr
懂得更多環保知識,能讓我們真正實現永續生活!
生物可分解產品現今正蓬勃發展當中,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生活日常用品,許多都有著更加環保的選擇,另外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如農業、漁業也有新的環保解決方案,更加了解環保的知識,能讓我們善盡消費者的力量,選擇以永續為理念設計的產品,同時確保在現今的回收機制下,這些產品的永續設計理念真的有辦法妥善發揮,並拒絕價格低廉卻造成環境污染的廠商,唯有從企業到消費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實現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