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 8 人團隊就研發出爆紅產品「甘蔗吸管」,100% 植要改變的是整個世界的環保概念

《讓「少」變成「巧」,延展力:更自由,更成功的關鍵》這本書,由美國萊斯大學管理學教授 Scott Sonenshein 所著,其提出的管理學理論對美國財富五百強企業都有顯著的幫助,Scott 也曾經親身投入矽谷新創,亦曾擔任美國最大電信公司 AT&T 的策略顧問,在這本書中他提到「延展力」的概念,主要核心思維,就是讓新創企業用更少的資源,做到更大的效益,台灣近期爆紅的甘蔗吸管,背後的開發團隊 100% 植,不只是團隊發展運用了延展力思維,甚至他們整個團隊希望改變的世界核心價值觀,都是在試著推動善用「有限資源」,為世界創造更大的價值。

100% 植,是誰?

100% 植是鉅田友善材料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於 2013 年創立,資本額 970 萬,共同創辦人有三位,目前團隊人數為八人,2015 年進駐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目前團隊中有兩位專業的研發人員,和工研院有諸多共同研究的新技術,也與諸多大學有產學合作的研究計畫,推動台灣植物纖維的技術發展。

100% 植於 2018 年 5 月推出甘蔗吸管,瞬間聲名大噪,過往黃千鐘團隊更專注於 B2B 的商務合作,三人自己湊出了 1500 萬研發經費,專注於協助處理台灣的農業廢棄物,將農業製品的殘渣,重新化為可以使用的環保植物纖維,並且將這些纖維出售給需要環保素材的企業。「台灣每年光是台糖製糖,就會產生 40 萬頓的甘蔗渣」,黃千鐘表示,「這些廢棄物,對於企業和農民而言,都會是很大的困擾」。

鉅田友善材料有限公司最初的商業模式,便是和農民、中小企業「收購」這些農業廢棄物,將這些看似無用的殘渣,重新變回具商業價值的環保纖維。「如果我們不接手處理這些廢棄物,那麼業主就得另外花錢請人處理,可能也會有不肖業者亂傾倒這些廢棄物」黃千鐘表示。

有趣的是,目前台灣的法規,規範企業不能將農業廢棄物二次利用,因此,就算黃千鐘團隊用最環保的方式協助農民、企業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他們甚至還必須要「花錢」購買這些廢棄物,「如果用買的,就不是廢棄物了」黃千鐘笑笑的說。

透過協助農民處理這些農業廢棄物,鉅田友善材料有限公司累積了對於植物材料的大量認識,包含甘蔗纖維、竹子纖維,有限資源創造最大價值,從黃千鐘堅持的「循環經濟」中得到最好的體現。

為什麼選擇甘蔗纖維做吸管

最初為什麼會選擇用甘蔗纖維製造吸管,黃千鐘表示,這是因為甘蔗渣的來源較容易掌控,畢竟是要用來喝飲料的產品,甘蔗的使用過程通常較為單純,也因此甘蔗渣較為合適用來製造吸管,同時,這也是因為甘蔗纖維是他們原來就非常熟悉的領域,要以此開發新產品也會較為容易。

黃千鐘最初的理想,就是讓用環保吸管取代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而最快的方式無疑是從每天都要供應大量吸管的 B 端出發,這也代表甘蔗吸管必須要有被大量量產的可能性,他們因此開始和吸管工廠接洽。

「說真的,最初其實沒有廠商想要跟我們合作」黃千鐘爽快地承認,就算他們為了讓一般的吸管廠可以轉為生產甘蔗吸管,還把甘蔗纖維做成和一般吸管機使用的塑膠粒相同大小的甘蔗纖維粒,但由於還需要調整機器的溫度等細節,最初沒有工廠願意嘗試,經過了不斷地嘗試和尋覓,才終於找到了願意配合的吸管工廠。

在他們的心血奮鬥下,目前第四季預計將能產出 1 億隻甘蔗吸管,且製造出的甘蔗吸管耗能只要目前塑膠吸管的一半,而且燃燒的過程裡不會有戴奧辛產生,縱然台灣目前確實還沒有可以處理甘蔗吸管的專業回收廠商,燃燒的過程裡也可以大大降低污染。「最後的重點還是要回歸到人上」黃千鐘說「我們也知道甘蔗吸管不是長期的解決方案,但能先開始做這件事、讓大家開始關注環保議題,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國際環保協議帶起黃千鐘的創業心,而他想帶動的是世界的「環保概念」

黃千鐘的創業之路,從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議的制定開始走起,這兩個重要的國際環保條約,直接帶起了國際綠色化學和潔淨科技的發展,黃千鐘也受到感召,立志要為世界的循環經濟盡一些心力,用他在環保纖維的所學貢獻世界。

2018 年 1 月, 100% 植團隊參加法國的 Maison&Object 大展,是國際家具及家飾的指標性展會,他們帶去的是 100% 植的 PLA 杯子,獲得展覽上的一致好評, 100% 植的植物纖維技術也成功引起國外廠商注意,例如像是法國的酒廠他們會有大量萃取葡萄酒後的葡萄殘渣,急需要專業廠商協助解決這個問題,而 100% 植的技術正符合他們所需,也因此他們和法國酒廠、當地非營利組織合作,未來會使用葡萄纖維打造小學的課桌椅,讓當地小學生從小時候就了解環保纖維的重要性及廣泛運用。

這同時也打開了 100% 植的國際知名度,諸多世界級企業都開始關注這家台灣本土的植物纖維研發公司,目前也有幾家和 100% 植團隊達成投資協議。

「未來還是會希望在台灣本土開發技術」黃千鐘說,他們想做的是將目前這套農業廢棄物處理的整套解決方案外銷國際,在各國都建立處理團隊,當地的農業廢棄物,當地處理、製成產品,當地銷售,這樣才可以達成解決農業廢棄物,又產生最低碳排的成果。「做環保產品的,總要用最環保的方式完成目標」黃千鐘笑說。

沒傘的孩子才會跑,黃千鐘用少量資源創造產品的延展力思維

100% 植團隊本身可以說是一個「有限資源創造最大價值」超級實踐者,他們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把廢棄物重新利用,挖出新金礦,在他們團隊的經營思維上,也完全體現了這件事。

聊到為什麼這樣熱銷的產品不自己賣就好,還要將首賣權讓給別人?黃千鐘表示:「我們的自我定位就是研發團隊,而不是行銷團隊,因此我們選擇把行銷交給專業的來」,這樣的一份「堅持」,是在新創團隊中少見的,黃千鐘談到他看了很多創業團隊,什麼都想做因此最後什麼都做不好,他認為 100% 植非常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改變這個世界對於環保的概念,因此目標明確,他們的強項就是研究,不需要花心力去做不擅長的行銷,而是該將資源投資在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上:研究出更先進、更環保的技術。

黃千鐘特別推薦《讓「少」變成「巧」,延展力:更自由,更成功的關鍵》這本書,他說「看完我很有感觸」,黃千鐘認為,或許資源少,才是他們團隊的幸運,從某方面來說,這或許還是創業團隊的優勢,因為資源少,反而才會好好思考要怎麼規劃應用,太多資源反而會不知道怎麼聚焦,容易因為什麼都可以做而目標發散、迷失自我。

黃千鐘建議創業團隊,應該先制定目標,再回頭檢視自我,100% 植總是會先制定團隊十年後要達成哪些事、做到什麼程度,再回去計算需要多少資源和投入,這就是甘蔗吸管可以度過前期困頓的研發期,最後打造出爆紅的甘蔗吸管,終於迎來階段性成功的原因。

來源: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8/08/17/plastic-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