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vs.「可堆肥」有什麼不同?哪種比較環保?

「生物可分解」vs.「可堆肥」有什麼不同?哪種比較環保?

生物可分解及可堆肥皆為材料的形容詞,是環保的塑膠替代品,在現今的減塑時代中,時常會出現在國家法規、認證名稱及產品標示中,兩個詞的意思接近,但實際上卻有所不同,生物可分解不代表一定可堆肥,本篇文章將說明生物可分解及可堆肥的差異,幫助企業採購或消費者日常消費時能選擇真正環保的產品。

「可分解」(degradable)是什麼意思?

根據美國偉氏字典,可分解是形容詞,代表某個物品能被化學降解(hemically degraded),通常會跟生物可分解一詞一起出現。

資料來源:「可分解」。Merriam-Webster.com。韋氏詞典,2023 年。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degradable。2023 年 5 月 3 日。

「生物可分解」的定義

生物可分解形容材料可在自然條件下(需氧或厭氧)被微生物分解,沒有分解時間上的限制,即使是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的塑膠,以廣泛的定義來說也是生物可分解的一種,若以大眾所認知及期待的生物可分解概念來看,大多數的天然材料都是生物可分解的,例如木頭、樹葉、紙張及食物殘渣等。

「可堆肥」的定義

可堆肥形容材料在堆肥環境下可被微生物分解,成為對自然無害的天然元素,包括二氧化碳、水及營養物質等,同時堆肥為人為活動,因此對可堆肥材料分解的溫度、濕度及分解時間等條件都有所規範,也有許多組織推出具國際公信力的認證,幫助各國更好的管理與處理可堆肥產品。

生物可分解 VS. 可堆肥的差別是什麼?

生物可分解 VS. 可堆肥的差別是什麼?

成分

生物可分解產品通常都是天然的材料加工而成,就和我們直覺上會自然分解的物品相同,例如使用以木材為原料的紙漿所製成的牛皮紙袋、報紙、紙箱;以竹子製成的桌椅、提籃、吸管;以軟木製成的軟木塞、海報牆;以棉花或黃麻編織成的衣服、帽子等。

可堆肥產品除了天然材料外,也常使用各種經混合、重塑的有機甚至是無機原料,容易讓消費者難以想像這些材料為何能夠分解,例如以玉米澱粉聚合而成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以聚乳酸進一步結晶或添加滑石粉的cPLA與tPLA、重塑甘蔗渣製成的JCPFM、微生物發酵製成的PHA、使用石化原料並廣泛用於保鮮膜及垃圾袋的聚對苯二甲酸丁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等,這些可堆肥產品藉由認證來確保可堆肥性。

降解過程

生物可分解的降解過程發生在自然環境中,會先受到陽光、風及雨水的侵蝕破碎成小塊,同時在生物可分解材料的表面會出現微生物聚落,這些微生物產生一層生物膜(Biofilm),其中含有可分解有機物的酶,會開始逐漸將生物可分解材料降解為碳、水及礦物質,若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會吸引另外一群微生物,產生甲烷。

更詳細的降解過程,請閱讀這篇文章:「什麼是「生物可分解」:生物可分解真的能幫助環保嗎?」

可堆肥材料的降解過程則發生在堆肥設施中,工業堆肥設施會先將堆肥物進行分類,混合適當比例的富氮材料(例如食物殘渣)及富碳材料(市面上的可堆肥產品),製作成大型堆肥堆並提供其充足的氧氣、水分與豐富微生物,堆肥堆的溫度會上升至超過攝氏60度,為此設計的可堆肥材料能在其中快速分解。

而常見的家庭堆肥設施包括堆肥箱、蚯蚓堆肥箱等,是較為小型的常溫堆肥設施,若定時維護翻動及給予適當水分,也能輕易分解擁有可家庭認證的產品。

更多家庭堆肥的方式及分解過程,請閱讀這篇文章:「家庭堆肥的好處 如何在家做堆肥」

降解時間

生物可分解並沒有固定的降解時間,會因為生物可分解材料的材料結構特性、厚度,及分解時自然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微生物數量等各種因素受到影響,一般而言會在數個月至數年之間分解。

可堆肥材料則有降解時間的規範限制:美國D6400、歐洲EN13432及澳洲AS4736標準適用於工業堆肥,應於180天內分解90%以上,而歐洲EN13432、NF T51-800及澳洲AS5810標準適用於家庭堆肥,應於360天內分解90%以上,多數的可堆肥產品會比標準中限制的時間快上數周至數個月分解。

認證標準

具公信力的常見認證生物可分解標準,目前僅有比利時TÜV AUSTRIA的OK biodegradable系列認證,很少被納入法律規範中,包含土壤(SOIL)、淡水(WATER)及海洋(MARINE)3種認證,分別代表經過認證的生物可分解材料能在土壤、天然碳水如河流、湖泊及海洋中分解,根據TÜV AUSTRIA所公布的文件,若要取得TÜV AUSTRIA MARINE這個最廣為使用的標準認證,需要生物可分解材料在攝氏30度左右的海水中,6個月內分解90%以上。

而具公信力常見的可堆肥標準有比利時TÜV AUSTRIA的OK compost HOME / INDUSTRAL、德國DIN CERTCO的DIN-Geprüft industrially compostable、美國BPI的COMMERCIAL COMPOSTABILITY CERTIFICATION及澳洲ABA的compostable and biodegradable plastics——“Biodegradable plastics suited for composting and other microbial treatment” / Home Compostable Verification,這些認證基於上述提到的EN13432、NF T51-800及澳洲AS5810標準核發,確認可堆肥材料可在標準規定的堆肥環境及時間內,分解為對環境無害的物質,許多國家會要求某些種類的產品需要取得這些可堆肥認證,才能合法的在國內市場上販售。

常見產品

所有的可堆肥產品都是生物可分解產品,大部分用於一次性使用、及材質較薄的產品上,常見的產品包括:

吸管-多數地區如歐盟的法令已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使用可堆肥吸管才能符合地方法規,例如取得TÜV AUSTRIA OK compost HOME及INDUSTRAL認證的renouvo甘蔗渣吸管

農業地膜-可家庭堆肥的地膜使用後能於農地直接分解,不必擔心塑膠微粒問題及耗費人力回收處理,例如取得TÜV AUSTRIA OK compost INDUSTRAL認證的FILMORGANIC農業地膜(資料來源:FILMORGANIC官方網站

袋子-可堆肥袋可用來盛裝有機廢物,與其一同分解,例如Natur-Bag的可堆肥袋取得BPI COMMERCIAL COMPOSTABILITY CERTIFICATION。(資料來源:Natur-Bag官方網站

紙袋-未添加化學藥劑的薄紙袋可堆肥,例如Duro Bag的紙袋系列。(資料來源:BPI官方網站認證查詢頁面

目前較少通過可堆肥認證,但宣稱可生物分解的產品還包括:

紙箱-紙箱因為厚度較厚,因而難以取得堆肥認證,不過事實上未添加化學藥劑的紙箱也可以作為家庭堆肥中良好的材料。

竹吸管-竹吸管由箭竹經切割、消毒及烘烤後製作而成,有一定厚度可重複使用,需要較長期間才能分解。

衣物-大部分的衣服雖然是生物可分解的,但需要無使用化學染料或塑膠印花的純棉或麻衣才能在分解後無害環境。

竹籃-以竹子編織的籃子是亞洲地區常用的傳統容器,現在在許多國家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這些天然竹子可以在環境中自然分解。

咖啡濾紙-咖啡濾紙在享用手沖咖啡後能與咖啡渣一起分解,不過要注意若濾紙經漂白過,將會在分解過程中釋放出有毒的漂白劑。

更多生物可分解及可堆肥的產品,請閱讀這篇文章:15種「生物可分解」產品:更環保的生物可分解材料!」

棄置方式

無論是生物可分解產品或可堆肥產品都應該要妥善處理,而非隨意棄置造成環境汙染,可堆肥產品具有明確的處理方式,會集中由工業堆肥設施或在自家的堆肥堆中處理,生物可分解產品則多作為一般垃圾處理,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中。

生物可分解 VS. 可堆肥:哪種比較環保?

生物可分解 VS. 可堆肥:哪種比較環保?

生物可分解的環保之處

生物可分解材料大都取自於自然,原料具可再生性,且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分解,比較符合產品意外進入環境時的狀況。

生物可分解的不環保之處

因為缺乏認證系統及法規,無法得知大部分聲稱生物可分解的產品分解的速度及環境條件,也難以確定這些生物可分解產品分解後是否會造成汙染,容易淪為無良廠商用來漂綠(green washing)的手段。

可堆肥的環保之處

可堆肥材料已有許多完整的規範及認證,具備清楚的處理方式,能有效落實地球資源的生物質循環。

可堆肥的不環保之處

有些可堆肥材料使用石化原料或糧食作物,容易產生原料永續性及與民爭糧的問題,同時每個地區的回收設施不同,可堆肥產品需確實進入回收系統,才能發揮原始設計的生物質循環效益。

該選擇哪種對環保更加有利

總的來說選擇可堆肥產品對環保會更加有利,因為能確保不會支持漂綠廠商,同時也有完整的回收機制,但仍要注意原料永續性及當地回收條件,下文將說明挑選生物可分解產品及可堆肥產品的幾項技巧。

挑選「生物可分解」產品的技巧

挑選「生物可分解」產品的技巧

避開和生物可分解相近、卻可能是漂綠的名詞-可分解(Degradable)、可氧化分解(Oxo-Degradable)、生物塑膠(Bio-Plastic

「可分解」單獨出現時,通常代表材料不可生物分解也不可堆肥(若可以的話廠商大可直接宣稱更好的分解效果),對於分解的方式、時間都沒有明確定義。

可氧化分解是已經被大多數國家政府禁止使用的技術,會在傳統塑膠中額外加入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會讓塑膠分解,但並不會無害的回歸大地,而是破碎成無數的塑膠微粒,在人類看不見的地方持續造成汙染。

生物塑膠是定義模糊的詞彙,我們無法確定這代表該產品是生物可分解或是以生質材料(Biomass materials)製成的生物質塑膠(Bio-Based Plastic),注意生物質塑膠雖然代表材料可再生,但是並不等於生物可分解,因此我們應該避開這種模糊的詞彙。

確認產品成分

生物可分解產品在製作過程中,除了天然的原料外,通常還會添加一些額外的化學藥劑,例如紙箱上的彩色油墨、木製餐桌的防水塗層及純棉衣物上的塑膠裝飾片等,這些物質都會阻礙生物可分解產品分解,更糟的是還可能會在分解過程中汙染環境,因此要確定生物可分解產品的成分是否均對環境無害。

選擇來源可再生的永續材料

木材是最常見的生物可分解材料,但是其來源為森林砍伐,若濫墾濫伐將會加劇氣候變遷,由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核發的標籤是全球最具公信力的森林驗證標準之一,關注森林伐採、生產及配銷等生命週期各流程,選擇具FSC標籤的紙類、傢俱等木製品,較能確保使用的木材具備可永續性。

FSC標籤

Image: Flickr

正確挑選「可堆肥」產品的技巧

正確挑選「可堆肥」產品的技巧

確認取得的堆肥認證

可堆肥產品具可堆肥認證才能提供最佳保障,若廠商公開揭露可堆肥證書,可以直接確認是工業或是家庭堆肥認證,也要確認認證中的公司名稱、送測品名是否與標示的產品相符。而若無揭露可堆肥證書,建議可優先選擇具有標註由何家機構認證、屬於家庭或工業堆肥產品,或如何處理該產品,而非單單註明「可堆肥」,避免使用到漂綠的產品。

產品的堆肥方式是否符合當地處理情境

由於工業堆肥產品分解速度較快,若確定當地有回收管道能送至工業堆肥設施處理,可優先選擇工業堆肥的產品,而若當地無工業堆肥設施,建議選擇分解條件與一般環境較為接近的家庭堆肥產品,使用後送至社區堆肥場或在家中使用堆肥箱堆肥。

產品原料組成

可堆肥產品的原料組成包羅萬象,從生質基到石化基都有,為確保原料的可再生性,建議選擇生質基產品,並且盡量避開糧食作物,當然若原料來源為農業廢棄物再生如甘蔗渣等,無須額外種植作物且能減少廢棄物產生,會是最佳的選擇。

可堆肥=可以生物分解,但生物可分解並不等於可以堆肥

生物可分解是一個十分廣泛而模糊的形容詞,只要能夠在自然環境中被微生物所分解,就能稱作生物可分解,而可堆肥有完整的測試標準,這些標準模擬了人類建立的廢棄物處理情境,能更加確保可堆肥產品能被分解回歸大地,因此可堆肥產品一定是生物可分解產品的一種,但生物可分解並不一定可堆肥,選擇可堆肥產品並妥善處置,比單純使用生物可分解產品更加環保,也能真正走向永續的未來。